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3 19:38:43
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?

这句口号,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吧?那么,古人都是怎么养老的呢?有咋样的国家制度呢?

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3 19:40:45

360纳米搜索给出的答案:

中国古代养老体系的多元实践与制度演变
家庭养老:传统社会的核心模式
家庭养老是中国古代养老体系的基石,其核心依托于儒家“孝”文化与法律强制力的双重保障。

伦理与法律约束
儒家倡导“以孝事亲”,要求子女从经济支持、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全方位赡养父母。如《孝经》明确子女需提供物质供养,《礼记》强调父母患病时子女需“亲尝其药”“寸步不离”2。法律层面,各朝代对不孝行为严惩:汉代将“不孝”入刑,唐代规定儿媳若不能“色养”公婆(即和颜悦色侍奉),丈夫可休妻;清代更明确,因贫困无法赡养导致父亲自杀的儿子,将按过失杀人罪判杖一百、流放三千里12。

政策激励与家庭减负
为支持家庭养老,国家通过免徭役等政策减轻子女负担。周朝规定“八十者一子不从政,九十者其家不从政”(即家中有80岁老人可免一人徭役,90岁全家免徭役);唐代推行“侍丁养老之制”,照料80岁以上老人的侍丁可免徭役,仅需缴纳租调12。

国家养老:从制度保障到福利实践
除家庭责任外,古代政府通过立法、机构建设和物质补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。

法律保护与“养老金”制度
汉代《王杖诏令册》是中国最早的“老年人保护法”,70岁以上老人可获“无官之禄”(相当于小县令月俸的补助),即使犯轻罪也可免予起诉1。北魏孝文帝、唐代则通过赐官爵提升老人社会地位,如唐代80岁以上老人可获爵位,与地方官员平级1。

官方养老机构的演变
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创办“孤独园”,开创官办养老院先河;北宋时期“福田院”“居养院”制度化,将孤寡老人登记在册并国家赡养,其福利体系甚至延伸至“从养胎到祭祀”1。明清延续“养济院”制度,清代更将养济院运营纳入官员政绩考核,并通过“千叟宴”彰显对老年人的尊崇2。

官员养老:致仕制度与待遇差异
古代官员退休称为“致仕”,其养老待遇因朝代而异,体现等级差异。

朝代      退休年龄      待遇核心
汉代      70岁      两千石以上高官可领原俸禄1/3,获赐钱、黄金等1
唐代      70岁      无特批则无退休金,依赖皇帝赏赐1
明代      60岁(“六十而致”)      一般无退休金,贫困者可申请每月2石米补助1
社会力量:宗族、宗教与民间互助
民间通过宗族组织、宗教机构补充国家与家庭养老的不足。

宗族与乡绅支持:宗族通过义庄等慈善组织资助孤寡老人,乡绅则出于道义出资帮助村民12。
宗教机构参与:寺庙、道观承担部分养老功能,收留孤苦老人1。
邻里互助:基层社会形成“守望相助”传统,邻里间相互照料老人1。
古代养老的精神内核与局限
儒家“孝”文化是贯穿古代养老制度的核心,家庭养老为基础、国家制度为保障、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体系,体现了对“老有所养”的追求。但受限于小农经济与阶级差异,普通百姓仍以家庭自助为主,官办福利覆盖范围有限,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本质区别2。

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3 19:44:05

看看自己家中的老人,你觉得他们活的开心吗?还是有难言之隐?

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3 19:51:23

你去过社区医院吗?敢相信那里的医生吗?你认为社区医院实现了你的养老需求了吗?

simonzhd 发表于 2025-8-4 19:49:49

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3 19:51
你去过社区医院吗?敢相信那里的医生吗?你认为社区医院实现了你的养老需求了吗? ...

很久没去过医院了,昨天刷到视频,复旦教授说别动不动去医院,毕竟医院不是迪斯尼;P,实在不舒服再去不迟

今世缘 发表于 2025-8-6 15:46:23

是的,年轻的时候能不去就不去。

我是陪老爸去开药。其实,社区医院也挺无奈的。好医生毕竟不多啊!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?